枝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www.zgzhijiang.gov.c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调研
 
枝江“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7-01-23浏览次数: 字号:[ ]

    “十二五”期间,枝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围绕产业发展、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十三五”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枝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意见》、《枝江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枝江市科技专项资金分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政策,从政府扶持、税收、资金、人才、分配方式等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同时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宣传及业务培训,进一步优化了枝江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从2015年起,本级财政设立科技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奖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及产学研合作。

  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重点抓好高新企业申报及培育工作,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枝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工作各项指标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十二五期末,枝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高新产品达到58个,产值突破250亿元,增加值达到66亿元。

  三、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

  围绕枝江四大支柱产业,支持行业领军型企业自主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试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研发平台,加快形成了枝江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基础和产业格局。目前,枝江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宜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试点企业6家,博士后产业基地1家,博士创新实习基地2个,创新平台建设走在宜昌县市区前列。

  四、科技成果项目成效显著

  实施“校企合作共赢”计划,先后与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三峡大学等10多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在枝江本地传化运用。十二五时期,枝江积极申报省、市科技项目,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6项(含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级项目5项,宜昌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74项。获得获得宜昌市级科技成果奖21项,省级4项,包含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宜昌市科技突出贡献奖1人,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共争取科技资金2800万元。

  五、知识产权工作走在前列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工程,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周、专利上门服务和专利扫零工作,定期组织企业技术人员及学校辅导老师开展专利知识专题培训。邀请宜昌市知识产权局专家主动深入企业、学校、社区调研,实地指导专利申报,优先支持拥有专利的企业申报专利示范企业及科技项目。枝江于2013年被授予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市,2014年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先进县市。2015年,湖北三宁公司被认定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枝江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达3家。

   十二五期间,枝江精心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成果突出,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湖北省科普示范市湖北省农村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宜昌市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枝江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枝江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2014年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只有襄阳和枝江获此殊荣,枝江是唯一获奖的县级市。20142015年度连续两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县(市),2014年湖北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枝江名列第十,首次进入先进县市行列, 2015年考评位次再进3位,名列全省县市第7名。

  回眸“十二五”,谋划“十三五”,枝江将按照上级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强化科技引领,全心全意为各类创新主体和人民群众服好务,推动枝江“十三五”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枝江争当“五个示范”,加快实现“三大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